“治未病”的概念,最早源自于我国中医四大经典名著之一的《黄帝内经》著作中。其中的“治”为治理管理的意思,而“治未病”则是采取相应的措施,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。因此治未病在中医中的主要思想是: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。它明确提出了治未病养生“未病先防”的思想内核。
中年以后,高血压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上升,人群的平均血压也较青年人为高,高血压患者也可出现早期的心、脑、肾及血管损害的表现。目前,我国针对老年人、慢性病的医疗资源负荷沉重,因此,基于“治未病”的理念,未病先防,在青年时期或高血压病前期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,是能够有效对高血压病进行防控的。
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专家提醒您:春季阳气初生,宜食辛甘发散之食物,不宜食酸收之味,甘味可缓肝阳之急。应季食物有油麦菜、芹菜、菠菜、菜心、大蒜、洋葱等。导引则以养阳为主,舒展活动可打太极拳、八段锦。
宜食的水果
梨性凉,有清热润肺的作用,可降低血压,适宜有头晕、目眩或咳嗽痰黄的患者食用,血糖高者忌用。
猕猴桃性寒,味酸甘,有生津润燥,解热通淋的作用,可降低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,一次食用不宜过量,血糖高者忌用。
香蕉性温,味甘,有润肠通便的作用。老年患者不宜长期食用,血糖高者忌用。
苹果性凉,味甘,有生津润肺,健脾和胃的作用。可降低胆固醇,分解体内脂肪,降低血压,伴有前列腺炎的患者食用效果更佳。血糖高者忌用。
柿子性寒,味甘,有润肺生津,凉血止痢的作用。柿子内含钠较少,而含钾较高,伴有腹泻的患者食用效果更佳,不宜空腹食用,血糖高者忌用。
柠檬性平,味酸,有生津止渴,祛暑安胎的作用。柠檬酸可以缓解钙离子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,用于预防和治疗高血压以及心肌梗死。不宜直接食用,可放入饮品内食用。
山楂性温,味酸甘,有活血化瘀,消积和胃的作用。可用于多种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,伴有消化不良的患者食用更佳,虽可长期食用,但血糖高者忌用。
宜食的蔬菜
白萝卜性寒,味辛,有理气的作用。可以稳定血压,软化血管,降低血脂,伴有气滞的患者更宜食用,不可与人参同时食用。
茼蒿味辛甘,气味芳香,含有氨基酸和挥发性精油,能够清醒头脑,适宜伴有头晕的患者食用。
金针菇是一种高钾低钠食品,可以选作配料,作汤或者火锅。
西红柿性微寒,味甘酸,有生津止渴,健胃消食等作用。具有保护心脏、血管的作用,可用于降低血压,利尿,适宜长期食用。
苦瓜性寒,味苦,有清热解暑,清心除烦以及明目的作用,具有防治高血压、脑血管意外以及冠心病的作用。适宜长期食用,尤其是伴有糖尿病的患者。
冬瓜性寒,味平,有清热利尿的作用。伴有水肿的患者尤其适用且可长期食用。
茭白性凉,味甘,有利尿除烦,清热通利的作用。茭白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,可防止血管硬化,具有降压的作用,但伴有肾脏病、结石以及痛风者不宜食用。
芹菜性凉,味苦辛,有平肝清热、祛风利湿的作用,香芹还具有醒脑提神的作用。经常食用芹菜可以降低血压,安神定志,可预防高血压以及脑动脉硬化的发生,适宜长期食用。
菠菜性寒,味甘,菠菜生用有清热润肺,凉血止血的作用,熟用有健脾和胃,止泄涩精的作用。无论生熟菠菜均具有活血通络以及润肠的作用,能够降低血压。
黑木耳性平,味甘,具有补气益智、补血活血的作用。可降低高血压,软化血管,长期食用可治疗和预防高血压以及冠心病的发生。
宜食的谷物、杂粮、坚果
绿豆性寒,味甘平,具有清热解毒,消暑除烦,益气利水的作用。绿豆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,可以增强血液细胞的活力,改善血液的黏稠度,从而起到降压的作用,伴有水肿以及容易中暑的患者最宜食用。
大豆性平,味甘,具有健脾宽中,活血化瘀的作用。大豆中除含有人体所需的蛋白质以及脂肪外,还有许多微量元素,有利于软化血管、降低血压。伴有肾功能不全者忌用。
花生性温,味甘,具有补肺润燥,健脾益胃的作用。花生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,能够降低血压,是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的佳品,一般可用老醋浸泡后食用。急性肠炎、痢疾以及胆囊切除者忌用。
黑芝麻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,具有增加血管弹性的作用,可降低血压。伴有腰酸等肾虚患者更宜食用。
燕麦性平,味甘,有健脾益胃,敛汗止血的作用。燕麦中含有亚油酸,具有抑制胆固醇升高的作用,对预防高血压,治疗早期高血压具有良好的效果。
核桃仁核桃仁为高钾食品,含有锌、铬、锰等微量元素,有降低血压和软化血管的作用。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最宜食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