急救电话:0734-2523777  8129707

秋季如何养生

      秋分后,气温骤降,气候干燥,不少人难以避免地出现鼻干、咽干、咽痒、皮肤干燥、呼吸道疾病以及秋季腹泻等问题,在饮食上特别要注意预防秋燥。那么在秋季,大家如何养生呢?下面,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专家来为您解答。

 
      秋分时节最重要的当数充足补水。这个补水应该是全方位的,既有正常的喝水,也有皮肤的保湿,总之从头到脚,尽量让身体感觉润泽舒服。需要提醒的是,秋分的“燥”不同于白露的“燥”。秋分的“燥”是凉燥,而白露的“燥”是“温燥”,因此,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润、温润为主的食物,如芝麻、核桃、糯米等。秋季应季的莲藕、荸荠、甘蔗、秋梨、柑橘、山楂、苹果、葡萄、百合、银耳、柿子、芝麻、蜂蜜等,都是调养佐餐的佳品。此外,在夏季消暑佳品的西瓜,以及香瓜、菜瓜等都不宜多吃,容易引起腹泻,损伤脾胃的阳气。《千金方》说,秋分时节勿食豆芽,此时豆芽会伤人神胆,诱发哮喘。秋分时节也不能过度食用新姜以及生蒜,猪肚、芹菜、螃蟹少吃或不吃为佳。

 
      秋分时节,艾灸可以扶助阳气,提高机体免疫力,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。反复呼吸道感染、咳嗽、慢性支气管炎、哮喘、慢性咽炎、过敏性鼻炎、虚寒性胃肠病、虚寒性腰腿痛、肩周炎、风湿性关节炎、类风湿性关节炎、冻疮等患者艾灸更为有效。一般在秋分节气当天以及前7天、后7天,共15天,每天操作,不要有间隔,这样疗效比较好。
 
 
      秋分以后,气候渐凉,早晚温差较大,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,如果防护不当,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而出现反酸、腹胀、腹泻、腹痛等症。或使原来的胃病加重。所以患有慢性胃炎的人,此时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,适时增添衣服,夜晚睡觉盖好被子。儿童和老年人体质较弱,不同于青壮年人,对冷的敏感性较高,在秋季尤其要注意衣服的增减,早、晚应多穿些衣服,避免受凉感冒。特别要注意让脚保暖,别让脚部仍处于夏天中——光脚穿凉鞋,这样很容易着凉,引起肠胃不适,甚至由此招来感冒。除了白天让脚暖和外,晚上回来用热水泡一会儿脚也很不错。
 
 
      秋季应当早睡早起,尤其是女性朋友,更要注意。夜愈深,寒气愈重,寒气入侵体内,容易为将来腰腿疼痛埋下隐患,还会导致咳嗽等疾病。对于极少运动的办公室人群和老年人,这个节气的运动健身可以伸展运动为主,伸展具有“运化作用”,能收敛心神,从呼吸到循环系统、肠胃消化系统、内分泌系统,全身气血循环活络了,人自然感觉周身通泰。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、活动量不大的项目。

 
      秋季睡眠姿势的选择也须因人而异。中医认为:侧身屈膝而卧,可使精气不散。长寿老人一般睡眠时都呈侧卧,而以右侧弓形卧位最多。正符合古人所言的:“卧如弓。”正确的睡眠姿势为一手曲肘放在枕前,一手自然放在大腿上,右侧卧,微曲双腿,全身放松。这样脊柱自然形成弓形,四肢容易自由变动,且全身肌肉可得到充分放松,胸部受压最小,不容易出鼾声。有些疾病患者不宜采用右侧卧的方式,如心衰患者,则宜采用半卧位;脑血栓患者,侧卧会加大血流障碍,易导致血栓再发,而宜仰卧;胃溃疡患者,右侧卧,会大大增加胃部流向食管的酸性液体的回流量,引起胃部灼痛,而宜左侧卧;高血压患者,宜加枕平卧,枕头一般高15厘米左右;肺气肿患者宜仰卧,头部略高,双手向上微伸,以保持呼吸通畅。
 
      秋季进行深呼吸有助于调养肺气。肺主气,与呼吸的关系最为密切,人们可以每天睡前或晨起时,平躺在床上,行腹式呼吸法,深呼吸,鼓起小肚子,停顿几秒钟后,再把气从鼻孔里面呼出去,小肚子收缩,反复做20~30次。